“藏粮于技”赋能中储粮亿吨仓容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粮棉油总仓容超过1亿吨,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8%,“大国粮仓”全面实现“藏粮于技”。

袁隆平“超优千号”创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3D打印猪源培育肉通过食品业内专业评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持召开的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培育肉制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成果鉴定会于10月11日召开,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3D打印细胞培育肉技术通过由食品领域的6位院士等多位国内食品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

益生元将更多应用于食品领域

益生元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可通过选择性地刺激结肠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细菌的生长或活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从而增进宿主健康。益生元主要存在于母乳、蜂蜜及大豆、洋葱、大蒜等30000多种植物中,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聚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等,未来将进入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种出“完美无缺”的水稻

深秋,黑龙江省,“中科发”水稻种植田间,沉甸甸的稻穗弯了腰。站在即将丰收的试验田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贵富内心升腾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激动。

人造肉向真肉制品更进一步 这一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近日,“整块植物蛋白肉制备关键技术”在江苏省无锡市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成果项目由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陈坚院士团队周景文教授课题组与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洁教授团队联合完成。

1663.25公斤!我国玉米亩产再创新高

9月25日,在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实收测产暨现场观摩会上传来好消息,新疆奇台总场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打破原有1517.11公斤的全国亩产最高纪录,实现146.14公斤的大幅提高。当日,由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的玉米密植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并公布了这一结果。

机制创新让大豆良种攻关“更有劲”

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激发着攻关联合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潜力,2020年,攻关组选育出大豆新品种68个,其中25个通过国审。在大豆主产区,开展“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建立万亩高产示范和千亩高产攻关田,创建绿色增产增效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主产区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

中国拓马铃薯产业增值空间 科技研发促主粮化生产

“科技进步正在将粮食增长推向极限,但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26日说,要建设10亿亩高标准粮田,保证每年5亿吨的粮食产能,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东北粮仓的农田水利工程,并且,还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实现用最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