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产业经济

中国拓马铃薯产业增值空间 科技研发促主粮化生产

“科技进步正在将粮食增长推向极限,但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26日说,要建设10亿亩高标准粮田,保证每年5亿吨的粮食产能,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东北粮仓的农田水利工程,并且,还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实现用最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科技进步正在将粮食增长推向极限,但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26日说,要建设10亿亩高标准粮田,保证每年5亿吨的粮食产能,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东北粮仓的农田水利工程,并且,还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实现用最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当日,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幕。会上,陈温福作报告《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时表示,中国粮食作物年均单产增速从改革开放前的每亩3.4公斤,上升至每亩6.6公斤,但是,近20年以来,该数据又回归到3.4公斤。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其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黎平说,尤其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具有较高水分利用率和较长产业链的马铃薯要提升单产量。

金黎平在会上说,2015年,中国官方就已经把马铃薯主粮化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马铃薯主粮化不仅有助于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中国民众膳食营养结构。

多年来,国家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以种业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主食产品开发为抓手,加强规划引领、服务指导和消费倡导,制定了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和藏储设施建设,努力推动把小土豆变成大产业。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研发销售6大系列260多种有本国本土特色的主食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民众餐桌,促进营养健康消费。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马铃薯产业增值空间不断拓宽。

素有“中国薯都”之称的甘肃定西,已经将马铃薯作为当地发展的“第一名片”。定西发挥全国马铃薯产业重要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的优势,放大定西马铃薯“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品牌农产品,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加大科技研发推广力度,立足农业办工业,形成了从种苗到餐桌、从田间到工厂、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的多元发展格局。

为您推荐

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 工作指引

一图读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两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以下简称《生产规范》)(GB...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召回管理,市场监管...

新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发布,对寄生虫、致敏物新增要求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2...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