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葡萄酒的奥秘

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葡萄酒是由葡萄经发酵酿造而成的,当然属于素食。但其实,葡萄酒也有素食和非素食之分。那么,什么样的葡萄酒才可被称为素食葡萄酒?它又是如何酿成的呢?

中国农科院启动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

1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与技能培训视频会议,启动全院2021年度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副院长万建民出席会议。

别黑化复原乳,它只是普通乳品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已然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而复原乳作为乳制品中的一种,因其口感特别而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以科普抵御“科学流言”

发现结节不立即切除就会癌变?复方板蓝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绝对不能运动?不久前,北京市科协等机构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回应了相关谣言。近年来,类似榜单每次发布都会引发社会关注,既说明公众渴望得到权威的科普知识,也折射出一些“科学流言”传播较广的现实。

农产品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识别与预防

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发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造成9人死亡。“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10月11日新京报等媒体报道“鸡西一家聚餐吃酸汤子致7死,黄曲霉毒素超标还是米酵菌酸中毒?”;10月12日,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黄曲霉毒素超标及食物中毒再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现从农产品及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识别与预防等方面进行解读。

《食品科学技术名词》正式公布

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食品科学技术名词》于2020年10月正式出版公布。

病毒源头极可能源于冷链进口食品

10月23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在《国家科学评论》发文,通过分析相关病例、环境与食品等样品的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结合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揭示,始于今年6月的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中,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

这些黄曲霉素“常识”是错的

近年来,虽然媒体对黄曲霉素的科普宣传不少,但很多人对它仍存在种种误解,一些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黄曲霉素“常识”其实都是错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这些错误的“常识”。

重视食品生物安全,建立食品生物安全溯源和预警制度

食品安全和生物技术发展都是国之重器,食品领域的生物安全问题,如果不正视,其传播、扩散也会造成无序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在抗击疫情“常态化”的同时,要时时牢记保障生物安全的各个环节,发现、归纳、总结生物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发展、新问题,建立常规有度的保障体系,做好生物安全与食品安全防治体系的衔接,以有序应对无序,使食品安全成为生物安全保障集成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