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同质化制约发展 休闲食品企业靠科技创新发展

从休闲食品各子行业年均复合增长情况来看,烘焙糕点、坚果零食、休闲卤制品的增速较快,坚果零食以不断丰富的品类、层出不穷的口味、多元化的价格受到消费者喜爱,但这些食品如果味道、口感不稳定,不仅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无法批量生产,更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企业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计算机模拟在食品工业用酶改造中的应用

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其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然而,苛刻的工业生产条件严重制约着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针对天然酶在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稳定性差和催化活性低等问题,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改造获得性能优良的酶,是解决该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

年终盘点—团体标准助力食品行业技术创新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国各社会团体共发布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团体标准2300余项。统计2016年至今食品及食品相关团体标准发布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食品行业团体标准发展迅猛,2018年呈现爆发式增长,随后以每年35%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

粮食“十七连丰”背后的育种科技

113亿斤,这是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比上一年增加的产量,实现“十七连丰”。这样的成果并不容易,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小麦2020年播种面积比2011年减少2700万亩,但产量增加1300万吨;水稻2020年播种面积比2011年减少393.6万亩,但产量增加897.7万吨。

“十三五”期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2964件

1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分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工作,系统盘点“十三五”发展成效,分析当前主要形势与任务,谋划“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我国首次分离得到新乳杆菌 助推益生菌食品升级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2020年第9号公告,其中“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乳杆菌被列为新食品原料。据悉,这是天津科技大学王艳萍教授科研攻关的成果,是我国首次分离得到、全球首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乳杆菌,对酸奶及益生菌等发酵食品升级品质、改善口感、清洁标签等将起到提升作用。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40%

1月17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经过5年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实施,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预期目标。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用人工智能种番茄 收获“儿时味道”

1月10日,“AI种番茄”技术走出实验室,落户江苏高邮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团队与高邮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这里打造一个核心100亩、辐射600亩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今后种植品种也将从番茄逐渐拓展到其他果蔬。

国审玉米新品种中玉303实现成果转化

2021年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国审玉米新品种中玉303使用权转让签约仪式。作科所所长钱前院士与隆平高科董事长毛长青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