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

加快提升食品科技创新能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哪些联系?食品科技创新中应该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相关话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推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力量,关键环节之一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尤其需要注意把握数据要素本身的特征,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

疫情冲击粮食安全 技术仍是“希望的灯塔”

“粮食安全正处于紧要关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联合国贸发会议”)官网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扰乱了食品生产、贸易、物流和价值链。疫情引发的封锁、旅行禁令和物理隔离措施加剧了全球粮食不安全的风险。

破译育种“密码”,助大豆逆势增产

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比2016年提高11%。在主产区立地条件欠佳的不利形势下,大豆亩产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育种科技的进步。

老百姓“吃肉”需求加快升级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我国民众肉食消费需求向“安全+健康”加快升级,成为养殖屠宰加工物流业发展新动力。

做强“农业芯”,种下“金疙瘩”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破解细菌耐药性密码 促养殖产业提质增效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畜牧兽医领域设置的唯一一个专项。该专项发展了畜禽重大疾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应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浓缩苹果汁应用纳米技术除菌迈出坚实一步

我国水果资源丰富,原料性果汁行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我国浓缩苹果汁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然而,苹果汁本身和其生产流水线上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如果不及时清除杀灭会严重影响苹果汁质量安全。“传统的方法是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将有害微生物扼杀在苹果汁中,但菌体残留在其中会影响苹果汁的品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文涛副教授说,“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去除苹果汁中有害微生物,生产出无菌苹果汁。”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