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或将我国油菜主产区南扩400公里

5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了解到,该所针对早熟油菜单产偏低、抗病性差和耐寒性弱三大难题,选育出满足双季稻区冬季生产的极早熟高产油菜新品种阳光131,破解了三熟制冬闲田利用瓶颈,可支撑我国油菜主产区南移400公里,达到广东、广西等双季稻产区。

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

农产品销售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和“粮袋子”,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稳定农民收入和提升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蛋白干法电磁分离新技术

近些年,由于食用动物蛋白面临着低效率、高环境压力及动物福利问题驱动着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利用植物...

俄罗斯科研团队研发出生态型食品包装薄膜

来自俄罗斯新闻网的报道,乌拉俄联邦大学与印度同行所组成的科研团队研发出生态型包装材料,材料甚至可食用,这完全颠覆了食品包...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

加快提升食品科技创新能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哪些联系?食品科技创新中应该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相关话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推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力量,关键环节之一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尤其需要注意把握数据要素本身的特征,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

疫情冲击粮食安全 技术仍是“希望的灯塔”

“粮食安全正处于紧要关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联合国贸发会议”)官网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扰乱了食品生产、贸易、物流和价值链。疫情引发的封锁、旅行禁令和物理隔离措施加剧了全球粮食不安全的风险。

破译育种“密码”,助大豆逆势增产

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比2016年提高11%。在主产区立地条件欠佳的不利形势下,大豆亩产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育种科技的进步。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