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产业园区

提质增效 促进食品工业集聚发展

提质增效 促进食品工业集聚发展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近几年来,淮阴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把食品工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外引内培,强力推进,食…

提质增效 促进食品工业集聚发展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近几年来,淮阴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把食品工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外引内培,强力推进,食品企业蓬勃发展,食品工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开创了食品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目前,该行业已成为淮阴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2010年淮阴区食品工业发展情况
淮安市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腹地,位居中国大陆沿海的黄金分割线上,处于长江三角经济圈的大外环上,是江苏南北交汇的中心,南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为阴)而得名。淮阴区2000年撤县建区,称为淮安市淮阴区。区政府所在地在王营镇,为淮安市的“北大门”。淮阴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发达,京沪、同三、宁连、徐盐等高速公路和205国道、305省道在境内交汇。从淮阴驶上高速公路,2小时可达南京,3.5小时可达上海,使淮阴迅速融进沪宁都市圈,成为长江三角州经济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淮阴区地处北纬33°22′-33°56’,东经118°56′-119°09’。居淮河下游,濒临洪泽湖,境内湖、河纵横交错。淮阴区南北长62.5公里,东西宽38.5公里,面积为1264.10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林地15万亩,占总面积的81.83%。水域面积达38万亩,占总面积的18.17%。全区下辖21个乡镇,249个行政村,89万人口。淮阴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盛产水产、林果、蔬菜、畜禽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林果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淮阴是“鱼米之乡”、“千年古县”,特色农副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具有稻米、花生、蔬菜、油菜、山芋、蚕桑、意杨、食用菌、牧草等九大特色农业。
近几年来,淮阴区通过内育外引、提升总量、抓小扶大、卵化基地、创建品牌等有效举措,使全区食品产业步入了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全区增速最快的行业。截止2010年,全区食品工业现有列统企业33户,占全区列统企业总量10%;从业人数18000人,占全部工业从业总人口的23.8%;产品涉及冷鲜肉制品加工、食用油加工、面粉、绵白糖、啤酒等大类;营销网络健全,产品品牌享誉省内外,初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2010年,我区食品工业实现产值80.8亿元,销售收入80.5亿元,利税6.9亿元,利润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9%、47.58%、72.56%、53.04%,分别占全区总量20.1%、20.5%、20.5%、20.3%,该行业已成为淮阴区支柱产业。
在为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力源”,食品加工行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继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财政收入迅猛增长方面也呈现出显著效果。截止2010年,该行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多人,实现了就业不离村,平均新增年收入5000元每人以上。同时民康油脂、双汇食品等龙头企业积极加大养殖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加大经济植物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免费发送大豆、大米、油菜、种猪等交由农户养殖,组织农户进行知识宣传,定向回购,调优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淮阴区食品工业能够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淮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不动摇,抢抓机遇,审时度势,主攻重点项目,服务重点企业,适时调整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促进了全区食品工业向更高水平和层次迈进。
1.扶持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带动食品工业崛起
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淮阴区通过外引内培,加强技术创新,尤其是在2007年出台了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激励办法,在企业规模、创名牌等多方面对企业进行奖励,全力培植出双汇食品、民康油脂、白玫糖业等一批骨干企业,食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淮阴区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一是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按照产业布局要求,依托我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食品工业基础,抢抓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行业整合带来的机遇,积极对接和引进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主攻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和项目策划,打造各具特色、分工明确、互有协作的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基地,壮大食品产业规模,成功引进了双汇食品、新象面粉、润通食品等重点企业,为全区食品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增量;二是鼓励本区重点企业招商,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吸引中央企业、沿海企业和外资到本区投资。对具有市场潜力、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扶持,帮助它们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食品工业航母。民康油脂公司被南通粮油集团收购后,产能迅速扩大,年处理油料能力提高了6倍,达到年处理30万吨油料的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是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整合等方式,促进一批中小食品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壮大实力。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鼓励和引导白玫糖业、老侯食品等区属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加强市场开拓,争创名牌产品,以优势品牌壮大企业,提高知名度。这些老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在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动,茁壮成长。2010年,仅双汇食品、民康油脂、白玫糖业、新象(新丰)面粉等4户企业就实现开票销售48.54亿元,入库税金1.02亿元。其中淮安双汇食品2010年开票销售达23.5亿元,民康油脂开票销售超18亿元,白玫糖业开票销售达到5亿元。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骨干企业生产规模还是运行质效均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带动了食品行业的发展壮大。
2.科技创新先行,推动食品工业提档升级
因食品工业产品同质性较强,行业准入门槛低,针对这种情况,淮阴区积极引导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强化技改升级,对产品进行延伸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扩大市场份额。一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民康油脂对原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扩产,在淮阴经济开发区新上年处理30万吨油料项目,对其原有的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核心设备全部引进德国先进设备,采取当时先进的生产工艺,参照同行业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类油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企业经济效益和产量是搬迁扩产前的十倍多。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实际,积极引导白玫糖业、老候食品等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聘请专家、教授作顾问,承担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任务,通过借智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淮阴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三是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依托淮安食品技术学院、淮安农科所等有效载体,选择一批素质高、专业技术强、政治思想过硬的企业骨干到对口学校深造学习,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
3.做大做优经济开发区,促进食品工业集聚发展
园区是聚融资金,技术要素的集聚洼地,能让产业特色更加彰显,规模效益更加突出,淮阴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光伏太阳能作为主导产业,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为食品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使政策向园区倾斜,投入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能量向园区集合。以双汇食品、民康油脂、新象面粉、三得利啤酒为龙头等众多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相继入驻,淮阴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淮阴区食品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战场,食品企业迅速增多,园区面积不断扩展,截止2010年底,目前已建成“九通一平”(道路、用电、通讯、宽带、有线电视、自来水、雨水、污水、路灯及土地自然平整)面积1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先后建成18条主支干道,形成“四纵八横”道路主骨架,区内道路通车总里程达90公里,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0%以上,在全市开发区中率先通过了ISO9000/14000质量和环境两个管理体系认证,建成竣工投产企业达260家,其中列统企业134家,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60多家,占入驻园区企业总数的23%,开发区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61.34亿元,占全区食品工业总产值的76.2%,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聚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扩张。
4.放大资源优势,加快生产基地建设,夯实食品工业发展基础
一是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加强基地建设。淮阴是鱼米之乡,围绕发展食品工业,坚持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来抓,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并已初步构建了具有淮阴特色和竞争实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基地。目前,淮阴区是中国著名的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油料基地、商品猪基地、商品羊基地。种植业上,已形成蔬菜、地膜花生、“双低”油菜、山芋、优质稻米、蚕桑、意杨、食用菌、牧草等九大特色产业,年产粮50多万吨、油料5万吨、蔬菜70万吨、蚕茧2400万吨;养殖业上,以四季鹅、奶牛、山羊、菜鸽、生猪为主,年产四季鹅1200万只、肉鸡100万只、山羊20万只、菜鸽2000万羽,年出栏生猪80万头,饲养奶牛15万头;水产养殖上,全区养殖水面15万亩,年水产品产量5万吨。二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深入,产业链条从单一向多元拓展,企业发展由分散向集群化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各种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模式,引导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一体化经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民康油脂公司已建成双低油菜原料基地20多万亩、无公害大豆原料基地15万亩。现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体系,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良种引进,技术推广和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产品。
5.强化引导,积极打造知名品牌
名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行业和产业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响亮的名片。近年来,淮阴区在支持和引导企业争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狠下功夫,加强政策引导,狠抓落实,对知名产品和知名品牌进行重奖,支持企业按照ISO9000、ISO14000、HACCP、GMP等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和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和储运销售,借鉴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大拥有科技市场和资金实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引进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在开拓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发挥品牌优势,实施区域化发展,拓展省外市场,快速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做大企业,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培育出“民康”大豆油、“白玫”绵白糖、“老候”野鸭、“天泉”、“赵集”粉丝等一批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力的省名牌产品。
6.多元管理,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近年来,淮阴区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建立以企业自检、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检验监督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建设,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支持企业尽快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GMP等认证,实现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把种植源头质量关,对食品企业生产销售整个生产过程都应实行严格的卫生安全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产品批次源头跟踪制度。积极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品,严禁使用有害添加剂。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引导食品加工企业走向规范,卫生健康的发展轨道,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区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等部门相互联动,齐抓共管,从原料基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全程的安全质量监测跟踪,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施食品质量上游追溯制,安全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召回制和一次性淘汰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正是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严格把关,企业自身的保障措施,使淮阴区食品行业没有发生一例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有力地促进了淮阴区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当前淮阴区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淮阴区食品工业实现较快发展,行业总量和企业运行质效得到显著提升,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一是食品工业总量有待进一步扩大,支柱产业地位需要进一步巩固;二是部分企业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产品品种花色进一步开发、包装有待进一步翻新、产品更新速度须进一步加快。
四、下一步淮阴区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淮阴区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食品工业作为淮阴区工业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壮大,对于实现我区“十二五”宏伟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十二五”淮阴区食品工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淮阴区将进一步放大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做大做强。重点培育粮油食品、肉制品、蔬菜加工、水产品四个产业集群,完成投入100亿元,规划15万吨肉制品、200万只四季鹅加工、2万吨花生酸奶、300吨蔬菜脆片加工、新上日加工1000吨油菜籽(大豆)生产线项目、年产5万吨一级食用油,9.5万吨饲料用粕、15万吨绵白糖、5万吨精幼沙糖、蔬菜精加工、菜籽及大豆深加工、油菜籽粕提取蛋白质和氨基酸、4万吨鲜奶深加工、生物蚕生产与提取、高产奶牛核心群扩繁。力争2015年全行业实现开票销售200亿元以上,双汇食品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民康油脂销售收入超50亿元以上、白玫糖业、新象面粉等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
2.淮阴区食品工业发展思路
⑴ 加大要素积聚,做大做强骨干支柱企业。加大对双汇食品、民康油脂等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壮大企业规模,培育一批销售超50亿元、30亿元、20亿元的“旗舰”型企业,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力,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一步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联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选择一批“科技环保型、质量效益型、优势成长型”的“快艇”型企业,发挥其创新和品牌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确保3年内企业销售规模全部实现翻番。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旗舰”领航,“快艇”追赶的格局,打造一支销售超5亿、10亿、50亿的企业舰队,推动我区食品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⑵ 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平台,建成一批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龙头和支撑作用,推进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激发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咨询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支持食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⑶ 加大政策扶持,促进行业规模化发展。下一步,淮阴区将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对列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比照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集中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资金,对规划内的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土地、环保、银行和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食品工业加速发展。尤其对规划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导向功能,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确保投入强度。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应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本区符合信贷条件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⑷ 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淮阴区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依托乡镇、农户,采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大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建设专用化、规模化的优质大豆和畜禽等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营环境,建立以“基地建设+加工企业”的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以“契约或合同为保障”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将公司与基地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打响“老侯食品”、“凌桥大米”等品牌,扩大品牌影响,扩展农产品市场容量,扶持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加工增值。加大对民康油脂、润通食品、老侯食品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预约收购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切实增强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为食品安全提供原料保障。

为您推荐

关于对符合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要求的企业进行公示的通知(2023年第一批)

受工信部委托,华体会体育电子 开展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现对符合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要求的企业名单进行公示,公...

植物基的首选食品饮料创新产品原料巴旦木

访美国加州巴旦木协会食品研究和技术副总监黄光伟 美国加州巴旦木协会食品研究和技术副总监黄光伟 黄光伟自2001年起在美国...

华体会体育电子 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6日下午,华体会体育电子 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安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安徽大厦举行。

“2022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烈酒质量大赛”参赛邀请函

“2022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烈酒质量大赛”参赛邀请函

破解预制菜产业模式难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编者按:2021年我国的预制菜市场存量达到3000亿元。未来六到七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潜力巨大。2022年...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