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河北省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部门查办了一起特大跨区域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案,捣毁了涉及12省(市)的特大生产经营伪劣香油违法犯罪网络,抓获涉案人员83人,牵扯出超过2亿元的涉案货值。
一滴“香油”掺假,背后内幕如何?
接下来让小编带你还原案件经过和背后的造假链条

2019年初,河北省邢台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的芝麻香油、芝麻酱等产品存在掺假行为。

4月,邢台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经营8批次的芝麻香油、芝麻酱进行了秘密取样,检验发现,多批次芝麻香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不合格,芝麻酱中检出花生成分,且黄曲霉素超标。

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涉案公司从一个体户李远友手中购买“红油”和“香油精”,勾兑后冒充纯芝麻油销售。“假香油”成本约5500元/吨,而纯芝麻油的成本约为30000元/吨。

至此,一个专门为香油企业和香油坊提供作假原料的违法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执法人员通过多方侦查获知,涉案企业使用的“香油精”为四川省某厂生产的产品,执法人员佯装餐饮人员通过该厂的淘宝店铺获取了两瓶“香油精”实物。
但是,如何检验证明“假香油”中确实加入了“香油精”?“红油”和“香油精”到底含有哪些成分?若破解不了这一难题,就无法出具权威有效的检测报告,无法为该案查办提供“铁证”。
执法人员查阅大量国内外数据文献,甚至乔装打扮,混入粮油行业化装侦查打听行业潜规则。最终,获知了一份制造“假香油”的“加料名单”。经与国内几家专业权威检验机构、相关标准的制定部门及品牌香油生产企业沟通,通过反复比对研究,终于确认了“香油精”添加的关键成分: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
执法人员提取100余批次涉案样品,全部送往国内某顶级实验室检验,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涉案样品不合格率高达96%。至此,这一突破为案件定性提供了关键依据,也揭开了部分不良企业在香油行业中制假的潜规则。
通过进一步摸排,执法人员发现了该“红油”的生产厂家——沈阳市新美丰食品有限公司;“红油”是其主打产品,同时搭配销售“香油精”,销售客户均为香油行业从业人员。
执法人员发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其销往全国各地的“红油”就达10000余件(40斤/件),市场价值上千万元。
执法人员对以上涉案公司进行了全面抽样检测,在送检的14个批次的产品中,所有批次芝麻油香精成分全部检出,绝大多数成分不合格;绝大多数芝麻酱黄曲霉素超标。经查,沈阳新美丰公司的下线涉及河北、河南、辽宁、北京等多个省份,案件呈上下多级勾连、横向交叉互联的脉络,目前已梳理出涉及山东、辽宁、河北、山西等省份12地市的27条下线线索,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坚决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该案捣毁了涉及12省份的特大生产经营伪劣香油违法犯罪网络,抓获涉案人员83人,查获伪劣香油和“红油”等400余吨、生产流水线24条,涉案金额超2亿元;10名主要嫌疑人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到8年不等,并被处以罚金。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已被依法吊销,相关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人等被处以禁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