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艺革新

中国农科院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绿色生产新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潜力挖掘、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潜力挖掘、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了解到的。据这个所的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负责人李少昆研究员介绍,玉米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过去10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年均增长4.1%,但是单产年均增长仅为1.3%。加大提高单产力度是玉米科研的长期工作。

李少昆带领科研团队搜集了全国育种单位有高产潜力的品种,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挖掘产量潜力。日前,他们在新疆奇台县的玉米示范田经实收测产最高亩产达1663.25公斤,这是该团队第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

同时,研究人员以密植高产、精量点播、机械施肥、机械打药、秸秆还田、机械粒收等一批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高产高效协同。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对水分和肥料需求较大,如何以更少的水、肥实现更高的产量,也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这个科研团队研发的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了密植高产和滴灌与施肥技术,可以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将水分和养分均匀持续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水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水分生产效率达每立方米2.5千克至3.0千克。

地膜覆盖对提升玉米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残膜污染问题。研究人员通过选择适合当地热量资源的早、中熟玉米品种以及增密种植等措施,实现了替代或减少地膜用量的目标,每亩玉米产量平均增加9.5%至12.6%、节约成本65元至70元。在内蒙古,不用地膜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已得到大面积应用。

为您推荐

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 工作指引

一图读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两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以下简称《生产规范》)(GB...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召回管理,市场监管...

新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发布,对寄生虫、致敏物新增要求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2...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