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标签不清、混淆误导?一图读懂特殊食品标签新规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特殊食品标签的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呈现五大亮点,着力解决消费者在识别、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关键内容…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特殊食品标签的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呈现五大亮点,着力解决消费者在识别、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关键内容更加清晰,解决“不好找”问题

《办法》聚焦老年群体需求,要求保健食品产品名称的字体、颜色、字号和标注位置更加清晰明确;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要求标明产品名称、保质期到期日、食用量以及食用方法等关键信息,解决拆除外包装后找不到保健食品重要信息问题。

专属标志更加突出,解决“不熟悉”问题

为强化消费者对特殊食品的识别能力,《办法》明确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显著标示专属标志。保健食品需标注“蓝帽子”标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标注“小蓝花”标志,提升消费者辨识度,保障其选择权。

商标要求更加规范,解决“分不清”问题

《办法》注重提升消费者的知情权,针对保健食品标签上的商标使用做出详细规范,包括商标的面积、位置及与产品名称的区分,避免消费者将商标误认为产品名称,从而产生混淆。

功能声称更加严谨,防范误导宣传

在功能声称方面,《办法》聚焦保护婴幼儿权益。适用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食品不得在标签上进行含量或功能声称;适用于6月龄以上婴幼儿的配方食品,也不得对其必需成分作出此类声称,防止不实宣传误导家长。

警示用语更加醒目,防止诱导消费

为科学引导消费行为,《办法》强化警示用语的使用。突出强调保健食品应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警示用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标注“请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等消费提示,增强消费者风险意识。

为您推荐

2025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036亿元,增长4.0%...

第十九届蛋品科技大会在福州圆满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8~10日,第十九届蛋品科技大会在福州圆满成功举办。

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多地联动开展“特医食品质量惠民科普基层行”活动

近日,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联合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密集开展“特医食品质量惠民科普基...

我国首项食品生产数字化工厂国家标准发布 填补行业空白

食品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但长期以来缺乏统一技术指引,导致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时面临标准不一、系统兼容性差等挑战...

强化全链条监管 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