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理性看待儿童食品高价营销

不少家长在选购商品时发现,像面条、饺子、酸奶这样的寻常食品,若在包装上有“宝贝”“成长”等与儿童相关的字样,价格往往翻倍。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量,不顾商品高溢价、心甘情愿为其买单…

不少家长在选购商品时发现,像面条、饺子、酸奶这样的寻常食品,若在包装上有“宝贝”“成长”等与儿童相关的字样,价格往往翻倍。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量,不顾商品高溢价、心甘情愿为其买单的家长不在少数。

其实,相较于同类食品而言,部分高价儿童食品在安全标准上并没有更胜一筹,也并未在食材配料上具备更大优势,只是商家为吸引家长购买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从食品执行标准来看,多数儿童食品执行标准与普通产品并无差异。目前,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我国从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等方面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过,对于3岁以上儿童食用的食品,我国尚未明确提出专门的标准。

从营养健康的角度看,高价儿童食品也未必更健康。有的商家在营养成分上偷换概念,为让营养含量看起来多一点,把以每百毫升为单位换作以份为单位;有的商家在包装上突出显示儿童成长所需的营养素,但产品的实际含量微乎其微;也有商家在食品颜色、风味、口感上大做文章,生产迎合儿童偏好的高甜高盐产品,甚至以增加不健康成分为代价。

由此可见,高价儿童食品不一定高质。家长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产品价值,避免为产品溢价付费。先要查看产品相关资质,观察包装上的产品标准号,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再分析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避开口味重、添加剂多的食品。

无论是色彩缤纷的食品包装、还是“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宣传用语,均不能作为家长选择的依据。消费者要留心查看,把带有儿童相关标识的食品与同类食品比较,看看多了哪些营养成分,制作工艺是否有差异;要了解商家是否有创新成果,在食品生产环节运用了哪些专利技术,再决定是否为其买单。(钟子琦)

为您推荐

2025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036亿元,增长4.0%...

第十九届蛋品科技大会在福州圆满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8~10日,第十九届蛋品科技大会在福州圆满成功举办。

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多地联动开展“特医食品质量惠民科普基层行”活动

近日,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联合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密集开展“特医食品质量惠民科普基...

我国首项食品生产数字化工厂国家标准发布 填补行业空白

食品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但长期以来缺乏统一技术指引,导致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时面临标准不一、系统兼容性差等挑战...

强化全链条监管 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