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累计创下25项全国高产纪录,荣获10多张“国字号”农业名片;2016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河南省排名第一;2018年,乡村振兴基础水平综合评价全省排名第二,其中两项指标全省第一……
作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近年来鹤壁市紧紧围绕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培育优良作物品种,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农作物种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义不言而喻,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003年,由鹤壁市农科院选育的“浚单20”通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一经推出便引爆市场,常年在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排名第一、在全国种植面积排名第二,2004年以来连续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玉米主导品种推广种植。
“浚单20’的育成,突破了高产与抗逆育种结合的技术瓶颈,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创造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5月14日,曾参与“浚单20”种子培育的鹤壁市农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守林说。
15年来,“浚单20”累计推广逾3亿亩,引领了我国夏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该成果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肯定,还带动整个黄淮海夏玉米产区连续多年实现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故事还在鹤壁这片热土持续上演——
依托优势科研平台,近年来鹤壁市相继建成了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鹤壁综合试验站、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鹤壁分子育种基地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为农作物种子研究培育、示范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该市又有“浚单509”“永优1573”两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小麦新品种“鹤麦1310”通过河南省生产试验。记者日前在淇滨区钜桥镇刘寨玉米、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看到,通过科技成果示范转化,百亩高产试验区小麦平均亩产达666.3公斤,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17.8公斤,相较一般产地分别提高了8.1%、8.3%。
“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依靠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作为粮食生产的上游环节,种业发展直接关乎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张守林表示,“鹤壁的玉米品种选育已走在全国前列。国内的同行专家曾评价‘全国玉米看河南,河南玉米看鹤壁’,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重要肯定。”
科技让农民回归田园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藏粮于技战略要见实效,无疑要依靠这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
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滞后,“农民”这份职业渐渐不再吃香,“农业”这份工作对年轻人而言正在失去吸引力。
传统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农业主体作用?答案都在“科技”二字里。
5月15日,在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傅庄村,农业科技直通车驶入种粮大户傅太华的地头,浚县农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耿利宾如约前来进行技术指导。
“若不是县农技站长期的指导帮扶,我真不敢想象自己能种好这200亩地。”傅太华感慨道。他承包的土地位于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这里田成方、林成网,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县农技站为傅太华提供的技术服务,是鹤壁市近年来推广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的缩影。作为全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整市制推进示范市,当前,鹤壁市在实施小麦、玉米一体化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过程中,按照高产与节约、实用与先导、农艺与农机、生态与安全“四结合”的思路,融合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农机技术推广等关键环节,减少了人工和物化资源消耗,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普及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鹤壁市以傅太华等种粮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改变着传统单家单户的农民劳动方式——通过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田间作业,作业质量在提升、作业速度在加快、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3月下旬,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鹤壁调研“三农”工作期间,专程来到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察看小麦苗情,了解浇水施肥、土地流转、农民增收等情况。在听取鹤壁市农科院关于农业科技研究的汇报时,王国生指出,要牢记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嘱托,在藏粮于技上扛牢责任、作出贡献。
信息化助推农业转型
如果说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那么推进实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则是藏粮于技的最直接体现。其中,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不仅涉及智能化工具的应用,还涵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诸多信息技术。在实地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其助力传统农业转型所释放的澎湃动力。
作为河南省唯一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鹤壁市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高产、高效、绿色、智能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运用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后,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农田生态环境、苗情、灾情信息,并及时通过数据平台将预警信号、防范措施传递到农业生产一线。”5月16日,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波表示。
据悉,自2010年全国首家“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试验基地落户鹤壁以来,该市已在90万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实现“双覆盖”,在60个站点安装物联采集仪器,布设仪器2400台(套)。这些物联网设备不仅实现了区域内农情监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也一点一滴夯实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
数据显示,2018年鹤壁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其中,农业信息化的贡献超过20%。浚县、淇县还从全国100个县(市、区)脱颖而出,荣膺“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称号。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围绕‘一个率先、三个前列’战略定位(即率先在河南省全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样板’。”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