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关注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 全方位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进一步织密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

202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进一步织密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网,为打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最高法刑一庭庭长何莉介绍,2013年5月,“两高”联合颁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护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食品安全法3次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修订。同时,随着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司法实践中对相关案件定性和处罚标准存在较大争议。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立新介绍,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呈现三方面新特点:一是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被非法使用或滥用;二是通过网络直播、微商等方式层层销售;三是犯罪产业化、链条化趋势明显。要通过提高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成本,确保形成有力震慑。2021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9442人,同比上升21.7%。

最高法刑一庭副庭长安翱介绍,针对“一老一小”食品安全保护的薄弱环节,《解释》从多方面作出规定。

《解释》明确,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按照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同时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主辅食品,将作为相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五毛食品”泛滥,中小学校园周边往往成为重灾区。《解释》明确规定,在中小学校园、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及周边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的,作为相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夸大疗效”……近年来,一些不良商家通过花样繁多的手段,虚构保健食品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效,欺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为惩治“保健品坑老”案件,《解释》明确规定,实施此类犯罪,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为您推荐

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 工作指引

一图读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两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以下简称《生产规范》)(GB...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召回管理,市场监管...

新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发布,对寄生虫、致敏物新增要求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2...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