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艺革新

纳米硒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比于传统硒,纳米硒不仅低毒安全而且具有更高的机体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是一种优异的补硒剂,在食品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0年10月,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程水源教授、蔡杰副教授在《食品科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纳米硒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性论文(2020,45(10): 11-18.)。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人体内主要以有机硒,包括硒酶、硒核糖核酸、硒蛋白等多种形式存在。传统无机硒一般是指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具有较大的毒性并且难以吸收,其安全有效剂量范围较为狭窄,缺乏硒会引起相关的疾病,而过量的硒会引起硒中毒,这一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而有机硒是硒与有机物质结合的硒化物,主要通过动植物体内生物转化途径而生成,安全性较高,但所需的转化时间较长。相比于上述两种硒的存在形式,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红色纳米硒由于其较低的毒性、较宽的安全剂量范围以及较短的合成周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硒,纳米硒不仅低毒安全而且具有更高的机体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是一种优异的补硒剂,在食品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硒的功能特性,总结了国内外制备纳米硒的方法,最后分析了纳米硒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纳米硒在食品领域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纳米硒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新思路。

为您推荐

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 工作指引

一图读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两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以下简称《生产规范》)(GB...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召回管理,市场监管...

新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发布,对寄生虫、致敏物新增要求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2...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