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在多年来稳产保丰收的不懈努力中,我深刻认识到,科技进步是助力玉米稳定增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2020年,玉米生长不断面临挑战:春耕受疫情影响,5月东北产区遇到低温干旱,7月至8月黄淮海产区遭遇高温热害,东北产区又面对“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场台风叠加侵袭。此时,耐密抗倒、高产抗逆宜机收品种成了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好在有备无患。2007年初,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便借助多学科融合优势,着手建立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机制,深入开展种质创新研究。目前,已创制优异新种质400余份,相继育成吉单66、龙单128、京科728等高产抗逆宜机收新品种,呈现出广适应性,在抗病虫、抵御高温热害及干旱等自然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美莎克”台风来临之际,东北大部地区玉米已进入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但持续阴雨、田间积水、倒伏茎折等灾情会导致玉米籽粒脱水变慢、果穗霉变发芽、收获难度加大,继而造成品质下降。面对肆虐的台风,龙单128等抗逆抗倒品种表现突出,为稳粮保供打下了良好基础。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全国玉米病虫害面积达10.9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提早、虫量加大;北方区黏虫、大斑病盛行,而黄淮海地区小斑病、南方锈病状况严峻。为了应对虫害,我们多年来积极发展绿色防控新技术,先后研发出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防控玉米线虫矮化病的新型种衣剂,建立了大斑病发生的动态监测机制和防治技术体系,精准定位三种病虫害一体化防治适期,实现了对中后期玉米病虫害的轻简化防控。
针对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种植条件和气候特征,我们组织研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玉米秸秆还田配肥地力、精量播种、机械化一次性施肥、机械化密植等。在此基础上,东北产区全面优化已有技术,形成春播玉米丰产绿色高效技术模式;黄淮海区则集成了一整套关键技术,形成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综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与应用,有效地增强了品种抗性。有了这些技术做“武器”,我可以充满信心地说:虽然今年屡有灾害,但玉米稳产提质丰产仍然有保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慧 张胜 任爽 张士英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