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成果

良种良法实现玉米籽粒直收

“前几天穗收的玉米,要脱皮、晾晒直到年下才能掰棒脱粒。”今年56岁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村村民肖传生脚下生风,瞪大眼睛观摩了整个过程。在惊叹的同时他算了一笔账,籽粒直收和穗收价格…

“前几天穗收的玉米,要脱皮、晾晒直到年下才能掰棒脱粒。”今年56岁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村村民肖传生脚下生风,瞪大眼睛观摩了整个过程。在惊叹的同时他算了一笔账,籽粒直收和穗收价格一样,但掰棒脱粒等工序要2个工,这其中等待干燥的时间更是无从计算。“籽粒直收多快好省只要80元。”肖传生希望自己家明年也能种上这样好的机收品种。

初秋的玉米试验示范基地“丰”景如画。玉米联合收割机来回作业,刚刚收获的金黄玉米籽粒散发出淡淡的清香。10月18日和20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自主选育的早熟耐密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陕单650”,先后在位于渭南市蒲城县孙镇百亩夏玉米示范基地和位于榆林市农科院榆卜界试验基地百亩春玉米示范基地举行了现场机收测产观摩会,展示了良种良法良机结合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志着玉米生产方式由传统人工收获、带棒收获向籽粒机械收获进一步推进。

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东兴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和全国玉米科技入户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先后在蒲城、榆林两地进行了机收测产和现场观摩。结果显示:蒲城夏玉米百亩“陕单650”及配套技术示范田亩产达到771.8公斤,籽粒含水量26.0%。榆林灌溉春玉米“陕单650”及配套技术示范田亩产1160.8公斤,籽粒含水量21.3%。

专家组认为,在今年玉米生长中期遭受高温干旱、后期阴雨寡照的条件下,“陕单650”表现出早熟、耐密、抗倒、丰产以及籽粒水分含量低、田间倒伏率低和籽粒破损率低的“三低”特点。配套以密植、条带深松、缓控释配方肥与一次性分层机械施肥为主的夏玉米区、灌溉春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实现了夏玉米亩产超过750公斤和灌溉春玉米亩产超过1100公斤的典型,为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树立了“陕西样板”。

据介绍,我国玉米籽粒直收起步于2007年,机收率为7%并以穗收为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机收率已达75%左右,其中籽粒直收仅占5%。为了突破实现玉米籽粒收获的品种、技术的瓶颈,2010年以来,薛吉全教授团队以种质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陕A群”“陕B群”两个杂种优势群,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在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陕单636”成为陕西第一个审定的适于籽粒直接收获的玉米品种。“陕单650”于2019年通过陕西省春播机收组、夏播机收组审定。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玉米机收组试验,在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多点示范表现突出。

为您推荐

A2型蛋白研究新突破:科学揭示“妈妈好、宝宝也好”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这一共识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提供全面营养,还能帮助宝宝建立自护屏障,被誉为“生命最初的礼物”。然而...

这种“长寿果”,心血管真的很爱!

你可能没想到,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常的食物,虽然脂肪含量不低,却常常出现在各种健康饮食推荐里,它就是——花生。 外表...

我国科学家揭示“蜂源纳米水凝胶”可替代抗生素 促进细菌感染伤口修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聚焦“天然蜂产物+先进材料”的跨学科融合,成功研发出一种具备抗...

摄入多样类黄酮食物可防病延寿

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食品》上的研究表明,饮食中常吃多种富含类黄酮食物的人,患严重健康疾病的风险可能降低,并且预期寿命更...

植物甾醇能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3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富含植物甾醇的饮食或是预防心脏病与Ⅱ型糖尿病的...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