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产业经济

平衡利用好国际国内粮食市场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要牢牢把住粮食进口的主动权,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增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要逐步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同时,要解决好粮食结构性短缺矛盾。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要牢牢把住粮食进口的主动权,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增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要逐步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同时,要解决好粮食结构性短缺矛盾。

粮食生产丰收与粮食进口增加并存,成为我国粮食市场一道风景线。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七连丰”,同时粮食进口超1.4亿吨,同比增幅28%。其中,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玉米进口量首次超过当年进口关税配额。粮食进口增加有效弥补了国内市场供需缺口,确保了粮食市场稳定供应。不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粮食消费大国来说,靠进口粮食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必须平衡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是去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扩产提速,带动饲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长,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带动玉米工业需求明显增加,玉米供需从阶段性过剩向供给偏紧转变,进口玉米显然有助平衡国内供给缺口。与此同时,去年国内粮食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粮食进口显著增加。

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需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要防范和化解粮食大量进口危及国内粮食产业安全,同时避免我国大规模进口粮食拉升国际粮价。从维护国内粮食产业安全和世界粮食安全着眼,长期以来,我国对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并维持进口配额数量不变,配额内的关税极低,超过配额部分要征收65%以上的关税。近年来,有个别国家要求我国提高玉米进口配额甚至完全放开玉米进口,但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2021年粮食进口配额政策来看,我国三大主粮进口配额数量仍然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面临很多挑战: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全球粮食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大豆对外依存度高,来源地高度集中,90%以上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进口,“卡脖子”隐忧长期存在。一旦发生国际经贸摩擦和冲突,将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稳定性。

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要牢牢把住粮食进口的主动权,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增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努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构建高效协同、精准敏捷、安全有韧性、绿色可持续的粮食供应链,确保粮食国际贸易不受阻、粮食物流不中断。

另一方面,要逐步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多边及双边合作,通过中长期贸易协议等方式,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战略,改变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

从粮食进口结构来看,结构性短缺矛盾仍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之一。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立足国内,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国内供给的安全稳定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耕地和种子“两个瓶颈”,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牢粮食安全基础。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优化粮食品种结构,重点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优质水稻和强筋弱筋优质小麦供给,逐步解决粮食结构性短缺矛盾。

为您推荐

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 工作指引

一图读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两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以下简称《生产规范》)(GB...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召回管理,市场监管...

新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发布,对寄生虫、致敏物新增要求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2...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