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链博会同期活动“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华体会体育电子 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会长马勇出席并致辞。

马勇指出,当前,我国粉类食品已初步形成 “集群化布局、科技化驱动、协同化发展” 的新格局。我们大力倡导的“一县一业” 模式,正是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国食协大力支持帮助通许、温县、河曲等地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新生态。马勇希望,面向未来,粉类食品要以“产业链、创新链、标准链、价值链”四链协同为抓手,强基固本,立足“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围绕品类特质打造专属原料保障体系,推动“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就近配套,形成“产地有好料、加工出好品、市场有好价”的闭环生态;科技赋能,聚焦“传统工艺现代化、现代技术本土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在保鲜技术、营养强化等领域攻关突破,推动传统工艺标准化、智能化改造;突出标准引领,建立“原料-生产-安全”全流程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即品质”理念,通过区块链溯源等技术让每一碗粉都承载“中国质造”的信誉;推动价值升级,实施“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战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并支持头部企业借助“链博会”贸易资源布局海外,让“中国粉香”成为全球餐桌新选择。
会上,通许县、河曲县、桂林市代表分别展示酸辣粉、红葱、米粉等地方特色产业化成果。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强调,消费升级推动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通许酸辣粉应用的湿粉保鲜技术破解了鲜粉零售渠道瓶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志刚阐释鲜食粉智能制造路径;尚普咨询合伙人邓新宇提出“供应链效率提升让利消费者”的核心逻辑;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司志刚解析工艺突破、风味标准等五大领域创新实践;新华网王翔揭示产业跃升关键密码。

活动中,国内首个“中国粉链产业专家智库”正式成立,将发布年度供应链白皮书。企业代表分享创新经验:紫林醋业通过“242”科创平台实现转型,2024年销售额破30亿元;丽星集团分享46年智造历程,其“涂布蒸煮鲜湿粉”工艺重塑行业标准。

针对产业链协同、健康诉求、全球化三大挑战,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志勇提出需深耕“新口味,新工艺,新食材,新渠道”构建竞争力。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经理曹思婕预判,未来企业将更加重视供应链全程可控;上海自有品牌协会副秘书长罗刚分享欧洲零售市场借鉴经验;京东大商超相关负责人透露,粉类食品增长空间广阔。
企业创新案例亮点纷呈:福景堂农业在六省建立数字化原料基地;立达老汤年产50万吨产业园引领调味料革新;麻六记通过10万线下网点实现“产品+场景”双增长;乐百氏添加低GI塔格糖破解健康饮品难题;巴奴火锅坚守“产品主义”选粉逻辑。
圆桌论坛上,莫小仙、姐弟俩、嗨吃家等企业负责人共探千亿赛道破局之道,强调自建供应链、健康产品创新及长期主义的重要性。大会压轴启动“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全球行”,并发布25家供应链创新企业名单,涵盖通许、乐百氏、丽星、立达老汤等行业标杆。

当前,中国粉类产业以年均15%增速突破1300亿规模,正以“品质为基、供应链为帆”开拓全球市场。本届大会凝聚的共生理念,将推动中国风味通过供应链创新走向世界餐桌。
本次大会以“粉粉联动·产链共生”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主办、河南纳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汇聚全国粉类产业链数百名企业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