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至11日,由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金创利成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培训暨教学成果培育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来自各地食品工业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食品工业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华体会体育电子 副秘书长徐坚、青海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钟志明在会上致辞。
徐坚 钟志明
* 嘉宾云集 共话职教发展
会议特邀多位职业教育专家作主旨报告,从政策高度和实践深度,为与会代表提供宝贵的理论和经验指导。
教育部评估中心原副主任、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价专家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志宏研究员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综合组组长,从新专业教学标准的作用与特点、内容解析和引领专业建设等三个方面深度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新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建设。李主任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新标准中的关键词、内容要求和指标设计背景,并结合职业院校实践情况进行举例分析;就如何理解项目内涵、如何用标准推动专业建设,特别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李志宏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福海教授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新遵循、新要求、新定位三大维度解析新时代优秀教材核心要素。王会长重点阐释了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实施路径,强调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行业文化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注重精准滴灌与知行合一;解读了国家规划教材在导向性、先进性、适用性、创新性、合规性方面的建设标准,提出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剖析了优秀教材的评价体系,聚焦理念创新、结构设计、内容更新、数字化应用及教学成效,强调以区域产业特色为迁移构建差异化优势,并指出编写队伍校企协同、资源动态更新、应用效果量化等未来关注重点。

王福海
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戴裕崴教授,作为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系统分享了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实践经验。他以四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含特等奖)的历程切入,从政策把握、选材提炼、亮点分析、内容设计、模式创新等方面做了分享与介绍,强调成果培育要紧扣国家战略、注重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戴教授重点解析成果奖申报材料逻辑,并以埃及鲁班工坊为例,详细介绍了国际视野下境外办学工作的实践要点。最后,他通过职业院校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奖的案例,强调“科研反哺教学”的培育思路。

戴裕崴
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原院长、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夏金星教授从食农与非遗视角分享了三教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他提出形成成果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大来源。提出“五步法”快速而高质量地入门课题研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一整套治学方法和教师发展策略。对十余年来食品农业及非遗领域教学改革特点和获奖成果分布进行点面结合的分析。

夏金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伟立足“新双高”建设背景,从教科研写作角度剖析高职教师能力痛点,指出当前高职教师在成果申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秀成果应聚焦的核心要素,强调高职教师应注重从真实工作中提炼经验,避免空泛概念,注重理论深度与实践结合。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研究力量薄弱、话语体系缺失的困境,他呼吁教师立足本土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理论,建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话语体系。最后,他回答了与会代表关于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结合等方面的提问。

聂 伟
* 院校专家 分享建设经验
罗红霞 王正云 蔡智军
陈智理 焦宇知 柳青
来自全国多所食品类骨干职业院校的专家代表分享教育一线的实践和创新经验,为各院校推进“五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副校长罗红霞教授分享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培养路径及创新团队孵化机制;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王正云教授剖析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蔡智军教授分享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思考;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陈智理教授重点阐述了食品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探索经验;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焦宇知副校长介绍了工智融合型“食”代工匠培养的创新路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柳青教授展示了数智赋能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 行业协同 共推专业升级
潘韧 李植峰
李萍萍 付佳琦
会议特别邀请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与研讨。
华体会体育电子 潘韧主任从行业视角,探讨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化学工业出版社李植峰社长就职业教育“金”教材的开发实践进行了专业讲解;北京金创利教育公司李萍萍副总经理分享了教学成果培育的全流程管理经验;东方仿真科技公司付佳琦总经理展示了虚拟仿真技术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会议展示用书
为支持西部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会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将会议展示用书捐赠给青海当地职业院校。
* 实地考察 深化产教融合
会议特别安排了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参观考察活动。与会代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相继参观了制曲车间、酿造车间、包装车间及藏酒库,实地了解青稞蒸煮、地缸发酵等传统非遗技艺,同时考察了智能化灌装线、CNAS认证实验室及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企业工作人员重点介绍微生物图谱、建立风味物质数据库等技术研发项目,以及“工坊+研学基地”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了解高原特色食品产业链的技改升级与人才需求,院校代表对智能酿造设备运维、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等有了更精准的定位思考。
* 成果丰硕 共谋发展新篇
为期四天的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聚焦“五金”建设与教学成果孵化双轮驱动,在专业标准升级、优质资源开发、成果转化机制等领域形成共识,为构建新时代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方向指引。未来,食品工业行指委将开展更多贴近职业教育需求,多领域、深层次的培训与实践活动,努力当好教育改革“助手”、产业发展“推手”、企业成长“帮手”,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


